聯(lián)系我們
地址:慶市川區(qū)衛(wèi)道(原雙竹鎮(zhèn))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郵箱:ycsh6318@163.com

太湖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發(fā)表時間:2020/12/20 18:36:06  作者:牧海  瀏覽次數(shù):2545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漁業(yè)網-豐祥漁業(yè)網秉承:求是務實不誤導不夸大不炒作!水產專業(yè)網站為您提供優(yōu)質服務!【鄭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謝絕轉載!!謝謝合~
市場在變,我們的誠信永遠不會變!

說起銀魚,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我國共有15種銀魚,其中名氣最高的就是被譽為“太湖三白”之首的太湖銀魚。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太湖銀魚

上世紀70年代,太湖新銀魚還是太湖流域的“私有財產”,太湖周邊的漁民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銀魚的直接受益者。太湖中的多數(shù)銀魚都只有一年的壽命,對水溫變化非常敏感,種群結構相對簡單。正是因為如此,太湖銀魚的產量每年都不穩(wěn)定,比如2012年銀魚的捕撈量高達2152噸,到了2013年就突然下降到了1185噸,。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太湖流域衛(wèi)星地圖

在上世紀80年代,太湖銀魚每年的產量基本維持在500~1000噸左右,占太湖漁業(yè)總產量的5%~10%,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由于太湖銀魚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開發(fā)潛力巨大,人們就開始嘗試將銀魚移植到其他地區(qū)的水庫和湖泊中。

國內首次的銀魚移植案例可以追溯到1979年,當時是將太湖中的銀魚移植到云南滇池,結果大獲成功。到了90年代,云南省90%的水庫和湖泊中都移植了銀魚,每年的銀魚產量高達3000-5000噸,產值上億元,取得了極高的經濟效益。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先說說云南滇池的銀魚移植。在1957年之前,滇池中的魚類還是以當?shù)氐耐林~種為主,漁業(yè)產量相對較低。當?shù)岢乇欢ㄎ粸椤吧a型湖泊”以后,當?shù)厝司烷_始不斷向滇池中引入經濟魚種,比如草魚、鰱魚、鳙魚、日本沼蝦等等,而將這種“移植熱潮”推向高峰的正是太湖銀魚。

1984年,滇池中僅僅是銀魚一個品種就達到了3500噸的捕撈產量,堪稱歷年之最。3500噸的產量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在60年代,滇池中所有的經濟魚類(以鰱魚、鳙魚為主)加起來總產量也只不過在3000噸左右——可想而知,移植銀魚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多么暴利!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但銀魚的移植過程也并不是一帆風順。前面已經提到,銀魚的天然產量一直很不穩(wěn)定,每年究竟能捕撈多少誰都不敢打保票。更讓人無語的是,銀魚的自然繁殖率比人工繁殖率更高,這也就意味著通過人工增殖放流來提高產量的做法并不現(xiàn)實。

一般而言,只要條件合適,銀魚的移植只要成功一次就能夠年年有收成,像韭菜一樣割了又長,生生不息;但如果水溫條件不適宜、餌料不充足,移植的銀魚也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不可否認,銀魚帶來的產業(yè)確實是一塊“大蛋糕”,但想要把這塊兒“蛋糕”做成一門“長久的生意”并不容易。1995年,當時的農業(yè)部下發(fā)了《關于加速推廣銀魚移植增殖技術的通知》,此消息一出就立即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陣移植銀魚的熱潮。

據(jù)統(tǒng)計,全國銀魚的移植面積至少已有30萬公頃,而內陸地區(qū)大中型的水面總共約有1600萬公頃。不難看出,銀魚的移植將會是一個長期的“熱門項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只要鹽度不超過30,大銀魚都能正常存活——而作為國內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目前的鹽度也只有12.5左右。這樣看來,移植銀魚好像還真的“大有作為”。

正當銀魚的移植熱火朝天之時,不少水庫的移植試驗卻接連失敗,有的地區(qū)在移植水體中根本看不見銀魚的蹤跡,產量大起大落甚至絕收的案例也不少見。后來專家們轉變了思路,開始從銀魚的生態(tài)習性入手,將不同的銀魚品種移植到與原產地水文條件相似的水體中,這種思路確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銀魚的捕撈

以太湖中的大銀魚和太湖新銀魚為例。大銀魚在冬季繁殖,產卵溫度為0.5~9.6℃,因此適合在溫度較低的北方地區(qū)推廣移植;而太湖新銀魚在春季繁殖,產卵溫度為9.2~22℃,適合在水溫較高的南方地區(qū)推廣移植。而在不南不北的中部地區(qū),比如河南、江蘇、湖北、安徽等地,兩種銀魚則可以同時移植。

基于這種思路,全國范圍內的銀魚產業(yè)越做越大。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銀魚的移植也不例外——對于提高漁民收入來說,銀魚確實“功不可沒”,但從生態(tài)平衡的角度來看,銀魚的移植或許并不是最佳的增收方案。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小小的銀魚之所以能夠形成很高的漁業(yè)產量,主要是依靠兩大生存策略:一是強悍的繁殖能力,二是搶占底層資源。

銀魚的繁殖能力很強,而評價一個物種繁殖力的最佳指標就是相對懷卵量(某物種在單位體重下能夠產生的卵子數(shù)量)。研究表明,太湖新銀魚的相對懷卵量為1476~1673粒/克,大銀魚的相對懷卵量則是552~1361粒/克,而四大家魚的相對懷卵量只有120~160粒/克——銀魚和家魚繁殖能力的差距一目了然。

不僅如此,銀魚還非常貪食,搶占了大量的底層資源。太湖新銀魚終生都以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堪稱移動的“餌料收割機”;大銀魚在幼齡時期同樣會攝食浮游生物,當體長達到5公分以上時就開始捕食小型的魚蝦,成為不折不扣的肉食性魚類。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吃掉一條小魚的大銀魚

眾所周知,鰱魚和鳙魚也是以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的,當這些餌料被銀魚搶占后,鰱鳙的產量必然會下降,其他以基礎餌料為食的魚類同樣也是如此。

從本質上來看,無論是國內的移植(大銀魚、太湖新銀魚)還是國外的引種(加州鱸、羅非魚、小龍蝦等等),都是將一個物種由原產地轉移到另外一個陌生的生境中。如果管理不善,這兩種行為都可能引發(fā)物種入侵問題,嚴重的還會導致本土物種的滅絕。

這種觀點并非聳人聽聞。自從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將太湖銀魚移植到云南的滇池、撫仙湖、洱海、瀘沽湖等高原湖泊后,云南土著魚類的生存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民間甚至出現(xiàn)了一種“太湖銀魚‘吃絕’云南土著魚”的說法。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云南裂腹魚

云南素有“生物王國”之稱,淡水魚類共有629種,其中特有的土著魚種就有594種,占全國淡水魚種類的40%。但是云南處于瀕危狀態(tài)的土著魚種卻高達138種,比如云南光唇魚、云南裂腹魚、洱海弓魚、云南盤鮈等等,這和銀魚的移植就有一定關系。

在云南的撫仙湖,鱇浪魚是當?shù)靥赜械慕洕~種,60年代的產量能達到400~500噸,然而引進銀魚后,鱇浪魚在短短的7-8年內就從興盛走向了瀕臨滅絕,2002年的產量只剩下了1噸。如果沒有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說不定鱇浪魚早就已經滅絕了。

太湖的“遺產”:銀魚移植40年,如今卻“毀譽參半”?

撫仙湖的鱇浪魚

在滇池,金線鲃和銀白魚的命運也和鱇浪魚大致相同,這幾種魚都是銀魚移植背景下的少數(shù)“幸存者”,但其他的土著魚類就沒那么幸運了。

1995年,洱海地區(qū)在移植銀魚后,當?shù)靥赜械亩9~、春鯉、大眼鯉、大理鯉等土著魚種的數(shù)量急劇減少,目前已經基本絕跡。雖然部分土著魚種的滅絕(如昆明鲇、中鯉)也與水質污染、環(huán)境惡化等因素有關,但銀魚的競爭也同樣“難辭其咎”。

總之,從經濟角度來看,銀魚的移植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從生態(tài)角度來看,銀魚移植造成的后果就不一定樂觀了。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到種間競爭,那么銀魚移植造成的生態(tài)損失很有可能是無法挽回的。

聲明:轉載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養(yǎng)魚第一線”微信公眾訂閱號

"養(yǎng)魚第一線"微信公眾帳號和養(yǎng)魚第一線劉文俊視頻號!將會定期向你推送本號信息!將為你精誠服務!

文章評論
發(fā)表評論:(匿名發(fā)表無需登錄,已登錄用戶可直接發(fā)表。) 登錄狀態(tài): 未登錄,點擊登錄
電腦網址: http://dollarslicenewyork.com 地址:重慶市永川區(qū)衛(wèi)星湖街道  手機網址:http://m.yc6318.cn
重慶市永川區(qū)雙竹漁業(yè)協(xié)會,重慶市永川區(qū)水花魚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重慶吉永水產品養(yǎng)殖股份合作社,重慶市永川區(qū)豐祥漁業(yè)有限公司
本站聯(lián),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郵箱:ycsh6318@163.com

ICP備案/許可證號渝ICP備2020014487號-1

渝公網安備50011802010496號

誠信共建聯(lián)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