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地址:慶市川區(qū)衛(wèi)道(原雙竹鎮(zhèn))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郵箱:ycsh6318@163.com

系統(tǒng)了解:病毒性魚病、細菌性魚病、真菌性魚病、魚類寄生蟲病

發(fā)表時間:2020/11/15 00:12:51  來源:x20231227  作者:劉文俊  瀏覽次數(shù):2669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漁業(yè)網-豐祥漁業(yè)網秉承:求是務實不誤導不夸大不炒作!水產專業(yè)網站為您提供優(yōu)質服務!【鄭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謝絕轉載?。≈x謝合~
市場在變,我們的誠信永遠不會變!

水產動物的病原體主要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四大類。我們必須分清病原體,了解水產動物病原體的基本特性、感染類型和傳播途徑。只有分清病源才能對癥下藥,在魚病發(fā)生時才能把損失降低到最小。

一、 魚類病毒性病

病毒性魚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魚病,稱病毒性魚病。病毒是一類比細菌還要微小的生物,直徑很小均能通過除菌濾器,須借助電子顯微鏡放大數(shù)萬倍才能看清。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故又稱非細胞形態(tài)的微生物;通常只含有單分子脫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外覆以蛋白殼,有些病毒在核蛋白殼外面還有一層脂蛋白膜,叫囊膜。

病毒與細菌不同,病毒不能自營新陳代謝,只能在活細胞中生存和復制新的病毒。病毒性魚病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有數(shù)十種,國內僅有數(shù)種即病毒性出血病等。到目前為止,病毒性魚病還沒有一種有效的藥物治療,一般都采用免疫法進行預防。

1.病毒成因

病毒是一類體積微小且無細胞形態(tài)的微生物,其結構簡單,只含有一種核酸,外被蛋白或脂蛋白外殼,因此可看作是“包基因”。病毒自身不能進行生長和分裂,僅能在一定的宿主細胞中自我復制出大量的子代病毒,離開宿主細胞后病毒不能復制,并很快失去活性,與其他微生物相比,病毒對抗生素不敏感。

完整的成熟病毒顆粒稱為病毒體,是病毒在細胞外的結構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態(tài)結構,并有感染性。病毒的大小是指病毒體的大小。病毒只有在電鏡下才能觀察到。其單位是納米,絕大多數(shù)病毒都在100納米左右。

2.病毒的影響因素

在養(yǎng)殖過程中,其理化因素對病毒有一定的影響,因為病毒離開宿主細胞的存活時間很有限,很多因素都可影響其感染性,在我們養(yǎng)殖過程中把握這些因素有利于魚病的防治。

(1)物理因素:病毒受理化因素的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稱為滅活。滅活的病毒仍能保留其他特性,如抗原性、紅細胞吸附、血凝及細胞融合等。

溫度:大多數(shù)病毒耐冷不耐熱,這和人類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是一樣的,在0℃以下的溫度,特別是在干冰溫度(-70℃)和液態(tài)氮溫度(-196℃)下,可長期保持其感染性。大多數(shù)病毒于 50-60℃、30分鐘即被滅活。熱對病毒的滅活作用,主要是使病毒衣殼蛋白變性和包膜病毒的糖蛋白發(fā)生變化,因而阻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細胞。熱也能破壞病毒復制所需的酶類,使其不能脫殼。

PH值:大多數(shù)病毒在PH值5-9的范圍內比較穩(wěn)定,而在PH值5.0以下或PH值9.0以上迅速滅活,但不同病毒在PH值的耐受能力有很大不同。

(2)化學因素:病毒對化學因素的抵抗力一般比細菌強,可能與病毒缺乏酶類有關。

脂溶劑:包膜病毒的包膜含有脂質成分,易被乙醚、氯仿、去氧膽酸鹽等脂溶劑溶解。

酚類:酚及其衍生物為蛋白性劑,故可作為病毒的消毒劑。

氧化劑、鹵素及其化合物:病毒對這些化學物質都很敏感。故經常使用這類藥物能對病毒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抗生素與中草藥:現(xiàn)有的抗生素對病毒無抑制作用,但可以抑制待檢標本中的細菌,有利于分離病毒。經過實踐證明經常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對病毒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3.病毒病的原則治療方法

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細胞內,所以對病毒有殺滅或抑制作用的藥物,要么不易到達細胞內,要么對對寄主細胞毒性大。因此,至今尚無治療病毒特別理想的藥物。相對細菌病和寄生蟲病來說,病毒病的發(fā)病頻率小,尤其一些慢性的病毒病,在不影響使用價值的前提下,只要把魚病控制在上市前就行了。目前水產動物病毒病還是以預防為主,主要是控制其傳染性,開發(fā)有針對性的疫苗,提高魚體自身免疫力,經常使用“三黃散”、“四黃劑”等等清熱解毒的中藥能夠很好預防魚病的發(fā)生。

現(xiàn)在已確認和常見的有草魚呼腸孤病毒出血病,鯉痘瘡病,鯉春病毒病,傳染性胰臟壞死病,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病,病毒性出血敗血病等六種病毒性魚病。

二、魚類細菌性病

細菌性魚病種類多、分布廣、危害大,死亡率高,可引起養(yǎng)殖對象的大批死亡,給養(yǎng)殖生產造成很大的損失。最常見的有細菌性爛鰓病,細菌性出血敗血癥等。

1.魚類細菌性病的細菌形態(tài)

原核細胞型的微生物統(tǒng)稱為細菌,包括古細菌、真細菌和藍細菌。真細菌包括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放線菌等。其基本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及核質。

自然界中的細菌極少單獨存在,常以種群形式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細菌種群與周圍環(huán)境和水生動植物共同形成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動物體表及與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面棲居著數(shù)量不等的細菌。水體中細菌及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對維持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與穩(wěn)定具有決定作用。

細菌體積微小,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見,他們的大小常用微米表示。細菌按其外形又分為球形、桿型和螺旋形3種基本形態(tài),分別稱為球菌、桿菌和螺型菌。危害水產動物主要是桿菌,其次是弧菌。

(放大10961倍后,掃描電鏡下的大腸桿菌。圖片:Janice Haney Carr / flickr)

2.魚類細菌性病的細菌種類與類型

通常把那些在動物各部位經常寄居而對機體無害的細菌稱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在宿主內生存和增殖,對維持宿主組織器官的正常結構和功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他們能在腸內壁表層形成非特異性的表面保護膜,刺激機體產生“自然抗體”。

水生生物體表或水體的正常菌群在機體健康或正常情況下不致病,但一些種類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是可導致疾病的發(fā)生,這些類細菌稱為條件致病菌。自然界中僅有少數(shù)細菌能引起水生動物發(fā)生疾病,例如鮭魚立克次體引起鮭魚敗血癥,而這類細菌稱為病原細菌或病原菌。

細菌是能夠獨立生活的單細胞微生物。根據(jù)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不同,細菌分為兩種營養(yǎng)類型:以簡單的無機物為原料,通過無機物的氧化或光合作用獲得能量,合成菌體成分,這類細菌稱為自養(yǎng)菌; 需要利用多種蛋白、糖類等有機物質作為營養(yǎng)和能量合成菌體成分的細菌稱為異養(yǎng)菌。必須從宿主(人或動物)體內的有機物質中獲得營養(yǎng)和能量的異養(yǎng)菌稱為寄生菌,大部分病原菌均屬于寄生菌。以動植物尸體、腐敗食物作為營養(yǎng)物質的細菌稱為腐生菌。

3.魚類細菌病的治療

由于細菌自身有較為完備的代謝系統(tǒng),對宿主的專一性要求不強,所以細菌性魚病在水產動物疾病中占較大比例。通過實踐證明,經常使用“底改劑”、“碘”、“海因”以及現(xiàn)行使用的很多殺菌藥物等藥物,均對細菌性魚病有較高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三、魚類真菌性病

廣義的真菌,即泛真菌或菌物為一復系類群,其全部成員來自真核生物中的三個彼此不同的生物界,即真菌界、管毛生物界及原生動物界。最常見的是魚類水霉病和鰓霉病。

1.魚類真菌性病的真菌形態(tài)

真菌形態(tài)多種多樣,大小比細菌大的多,為葡萄球菌的數(shù)倍,小的肉眼不可見,如白假死酵母菌,大的肉眼可見,如水霉菌、蘑菇菌等。它有典型的核結構和細胞器,按形態(tài)、結構分為單細胞真菌和多細胞真菌兩大類。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橢圓形,如酵母型真菌和類菌母型真菌。而多細胞真菌基本上都是由菌絲和孢子兩大基本結構組成。

(鰓霉菌)

2.魚類真菌性病的真菌特性

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中多次傳代或孵育過久,可出現(xiàn)形態(tài)、結構、菌落性狀、色素以及各種生理狀態(tài)的改變。用不同成分的培養(yǎng)基和不同溫度培養(yǎng)的真菌,其性狀也有不同。真菌對熱的抵抗能力不強,所以魚類真菌性病比如水霉病多發(fā)于低溫時段。

真菌孢子不同于細菌芽孢,一般60℃經一小時即可滅掉。對干燥、陽光、紫外線及多種化學藥物的耐受性較強。對1%-3%石碳酸、2.5%碘酊、0.1%升汞及10%甲醇液則比較敏感。用甲醇液熏蒸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可達到消毒的目的。對抗生素不敏感。灰黃霉素、制霉菌素、克霉素等對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

3.魚類真菌性病的治療

魚類真菌性病,不僅對水產生物的成體和幼體構成危害,而且危及他們的卵胚。水霉病一般是在低溫時魚體有傷引起的一些并發(fā)感染。鰓霉病也是一種真菌,但它跟水霉不大一樣,鰓霉往往在高溫時段,水質有機濃度非常高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鰓霉病。

經過實踐證明,通過使用“水霉類”、“抗菌類”等藥物均對真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梢砸种普婢乃幤酚辛蛎焉承?、水楊酸(水霉凈)、聚維酮碘、五倍子末、復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二硫氰基甲烷、蛋氨酸碘等外用消毒劑,另有灰黃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等,但因用藥成本高,所以在實際上使用很少。

四、魚類寄生蟲病

自然界有機體的生活方式是極為復雜的,有的生物在其一部分或全部生活過程中,必須生活于另一生物之體表或體內,奪取該生物的營養(yǎng)而生存,或以該生物的體液及組織為食物來維持本身的生存并對該生物產生危害作用,此種生物的生活方式成為寄生生活,或叫做寄生,也可以稱為共生。凡是營寄生生活的生物都稱為寄生物。

(錨頭鳋寄生蟲,紅斑病)

1.寄生物的種類

寄生物包括植物性寄生物及動物性寄生物兩類。植物性寄生物大多屬于病毒、細菌、真菌等。動物性寄生物以生物進化的程度而言,皆屬于低等動物,故一般稱為寄生蟲。

寄生蟲對寄主的影響是很顯著,可引起生長緩慢、不育、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寄主大量死亡。被寄生蟲寄生而遭受損害的生物稱為寄主或宿主。例如,絳蟲寄生于鯽魚體腔中,絳蟲稱為寄生蟲,鯽魚稱為寄主。許多寄生蟲都具有宿主的特性,有的僅能感染一個或少數(shù)幾個宿主,而有的寄生蟲則具有廣泛的宿主。

2.寄生蟲的感染方式

寄生蟲的感染方式有經口感染和經皮感染兩種。經口感染的寄生蟲為具有感染性的蟲卵、幼蟲或包囊,隨著污染的食物等經口吞入造成的感染。比如艾美蟲、毛細線蟲等均借此方式侵入魚體。經皮感染的寄生蟲是通過寄主的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進行感染。

經皮感染其感染方式大致又可分為兩種:主動經皮感染和被動經皮感染。主動經皮感染的寄生蟲主動的由皮膚或粘膜侵入寄主體內,比如雙穴吸蟲的尾蚴主動鉆入魚的皮膚造成的感染。被動經皮感染的寄生蟲在感染階段并非主動地侵入寄主體內,而是通過其他媒介,經皮膚將其送入體內造成的感染。比如椎體蟲必須借助魚蛭吸食魚血而傳播。

(魚鲺)

3.寄生蟲的生活史

寄生蟲的生活史可分為直接型和間接型兩種。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稱為終寄主。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稱為中間寄主。有多個中間寄主的寄生蟲,其中間宿主分別稱為第一、第二和第三中間寄主。

直接型:許多魚類寄生蟲在其生活史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生活在宿主體內,這類具直接生活史的寄生蟲借自由泳動幼蟲來主動侵入,或利用孢子或蟲卵的被食入來感染宿主,比如小瓜蟲、斜管蟲、三代蟲、艾美蟲、指環(huán)蟲等生活史過程中不需要中間寄主。

毛細線蟲的蟲卵隨魚類糞便排出后才開始分裂,幼蟲通常在卵內而不鉆出卵殼,稱為感染性含胚卵,魚因吞入含胚卵而感染。再如魚鲺把卵直接產在水中基物上,幼蟲孵化后立即尋找魚體寄生,幼鲺經過數(shù)次蛻變(5-6次)發(fā)育成成蟲。

間接型:有些寄生蟲需要中間寄主才能完成生活史, 比如復殖吸蟲、絳蟲、棘頭蟲等。不同種類的寄生蟲完成其生活史所需宿主的數(shù)目不同,有的僅需一個宿主,有的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

4.魚類寄生蟲病的治療

每當冬去春來的時候,有的養(yǎng)殖戶都會開始預防性的殺蟲,比如看到油菜花開大致也就是清明節(jié)左右就使用一次殺蟲藥?,F(xiàn)在漁藥市場上的殺蟲劑(體外蟲)和驅蟲劑(體內蟲)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菊酯類殺蟲藥、阿維菌素溶液、甲苯咪唑溶液、有機磷、硫酸銅等等。

由于各種魚類的生理特點和耐藥性不同,對不同殺蟲劑的適應性存在差異,一旦使用不當很容易引起魚類死亡。使用之后還需要增氧、換水甚至調水、解毒,很多殺蟲藥用多了會產生抗藥性,用一段時間就可能就不管用了,殺蟲藥一定要輪換使用。

(綜合編輯:劉文俊)

(備注:本網易號"養(yǎng)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chuàng)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聲明:轉載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養(yǎng)魚第一線”微信公眾訂閱號

"養(yǎng)魚第一線"微信公眾帳號和養(yǎng)魚第一線劉文俊視頻號!將會定期向你推送本號信息將為你精誠服務!

電腦網址: http://dollarslicenewyork.com 地址:重慶市永川區(qū)衛(wèi)星湖街道  手機網址:http://m.yc6318.cn
重慶市永川區(qū)雙竹漁業(yè)協(xié)會,重慶市永川區(qū)水花魚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重慶吉永水產品養(yǎng)殖股份合作社,重慶市永川區(qū)豐祥漁業(yè)有限公司
本站聯(lián),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郵箱:ycsh6318@163.com

ICP備案/許可證號渝ICP備2020014487號-1

渝公網安備50011802010496號

誠信共建聯(lián)盟